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印象红·老树普洱茶
  文章
鲁史-不该遗忘的茶马古道

前一篇 老班章村 新一篇 临沧鲁史

古道流香

      茶马古道是普洱茶文化构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因子,可以说,不了解茶马古道,就没有真正了解普洱茶文化。

      然而,在今天的茶马古道研究中,存在着两个不良倾向:

      不重视全面、实证的调查研究,目光盯在相对狭窄的范围,注意的材料片面而缺乏系统。例如,以往研究和宣传带有片面性,好像茶马古道只是和普洱、易武有关;事实上,历史以来,云南这么宽广的普洱茶产区,每年数量巨大的茶叶都要从产区外运,而运输的工具自然以马帮为主,这些马帮每年的必经之路,不是茶马古道是什么?从逻辑上可以说,茶马古道的源头在产区,终点在消费区。事实上,很多在历史上曾经非常著名、辉煌的古道,被我们的研究者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我所考察过的所有茶马古道遗迹中,我认为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就是云南第一大茶区临沧的凤庆鲁史古镇,她可以对这样一个称号当之无愧:滇西茶马第一镇。

      鲁史位于凤庆县东北部,澜沧江与黑惠江中间,素有“夹江”之称。历史上是凤庆通往巍山、下关、昆明乃至中原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驿站,被称为“茶马古道第一镇”。

      鲁史,旧称“阿鲁司”。明万历26(1598)设司讯辟为街场,并设“阿鲁司巡检”。明清两代为顺宁府管理澜沧江以北的行辕,史称“衙门”。民国初年正式设区团地方管理机构和地方警察分局。民国18(1929)建鲁史镇。

      鲁史因位居明清以前开通的缅甸、泰国商贸的古丝绸道和通往内地的主要干线上,南有澜沧江之阻,北有黑惠江相隔,三面环水,天然屏障,地理位置险要,历史上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商贸集散的理想之所。由于改朝换代和战乱原因,内地官员、富豪、商人、手工艺者不断迁徙边疆,鉴于鲁史的环境气候及处于交通要道等优势,他们遂选择在此定居。内地人的落籍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社会的文明,促进了鲁史地方建筑、纺织、食品及手工业的发展和宗教、文化的繁荣。

      鲁史古镇,东西长800米,南北宽538米,总面积为43万平方米。澜沧江把顺宁府和鲁史镇一隔两半,历史上内地派流官到顺宁,或顺宁官商入内地,只能靠漭街渡、犀牛渡渡船往返。清乾隆26(1761)顺宁知府刘靖督土民修建青龙桥于镇南金马明子山脚下的澜沧江上,这是清代顺宁第一宏伟建筑,也是澜沧江三大古桥中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唯一铁索桥。   

      青龙桥建成后,交通进一步得到发展,促进了鲁史地方经济的繁荣。鲁史古镇门市林立,商号增加。绸缎、洋纱、棉布、盐巴等内地的产品和本地的茶叶、核桃、木耳等土特产品以此作交易的集散地。当地人把内地物资运往边疆;内地人到凤庆赶春茶会,购买茶叶后从鲁史返回故乡。昆明、大理一带茶商又将凤庆的茶叶贩卖到丽江、迪庆、西藏等地,鲁史作为茶出凤庆运向各地,同时各地的文化又通过鲁史向滇西深处发散。主要的线路有三条:

      1.  凤庆(顺宁)——鲁史——巍山——下关——丽江——中甸——西藏

      2.  凤庆(顺宁)——鲁史——下关——昆明——省外;

      3.  大理——下关——巍山——鲁史——凤庆(顺宁)——镇康——耿马——缅甸。


2008-03-11 21:43:41 |  浏览 (1789)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