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印象红·老树普洱茶
  文章
普洱茶文化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前一篇 普洱茶记 新一篇 古六大茶山三月茶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到处都散发着茶香。文化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和平安康的时代。 

 在中华文化里,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的饮料。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从早期的药用到后来的饮用,文人士大夫起了重要的作用。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饮茶非常注重文化品位,把饮茶当作一种高雅风尚,使得饮茶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为士大夫朝夕相伴的风雅趣事,出现了不少的茶诗、茶画、茶经以及不少饮茶成癖的人。谚云“三分解渴七分品”。当然解渴与品味的比例大小,随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愈向前发展,饮茶人的层次愈高,品味的成分自然就越大。总体上,对茶的旨趣源于饮茶人的心情与茶性的吻合统一,只有真正的嗜茶者才能获得茶之韵味和乐趣。唐代人陆羽以著有《茶经》而被尊为“茶仙”,他以中华文化里的“和”为哲学基础,提出了品茶所追求的雅兴和清韵。后来到朱熹,甚至把茶之韵味与理之至和水乳交融地揉和在一起,对以精行俭德为道德核心的茶道作了一番生动阐述。

  我们发现普洱茶里面很有学问,但也存在着很多认识分歧,仅普洱茶的概念就需要专门的研究。据史籍文献记载,云南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人用茶简单,只是茶叶作为商品后,随着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促使普洱茶声名远播,流向四面八方。《普洱茶记》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将含水量较高的晒青毛茶从产地运到销地,在道路艰险而只能人背马驮的条件下,一般都要3个月以上。可以说,普洱茶是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茶叶种质、运输条件以及消费者喜好等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近几十年来,普洱茶与时代同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原料、制作工艺还是产地、名称,都呈现出多样化、科技化的趋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内涵显著拓展。

  眼下不少人对普洱茶的认识,多就茶论茶,对温度、湿度、时间、光照等很关注,这当然是必需的,作为现代商品,工艺是保证普洱茶品质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普洱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因为普洱茶体现了云南多样性的立体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产工艺和造型上的文化积淀。澜沧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产地及集散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最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茶是云南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边疆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民族的体魄健康意义重大。云南各民族与茶的结合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品饮方式。如对普洱茶的发展影响较深的习俗,就有傣族的“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白族的“三道茶”等等。普洱茶在历史进程中积淀并不断创新发展,包容各种民族民俗、民风民情,使之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特色性。因此,普洱茶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魅力,又有无限的生命活力,所以它才能不断衍生新的文化意义与物质意义。

  古人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所以那些嗜茶之人常在山间林下,临泉煮茗,追求环境与心境的和谐。对于普洱茶,从产生根源上看,具有多元特点;从加工工艺上看,具有生态特点和自然属性;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开放吸收的特点;从形态和包装上看,具有民族文化属性;从今后的发展看,将更加具有创新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说普洱茶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这样粗略地概括:普洱茶文化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让普洱茶文化与现代文化精神相契合,让普洱茶文化真正体现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2008-04-28 18:44:05 |  浏览 (3966)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