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1日,鸣凤山的话题...
在地头,遇到正在采摘茶叶的茶农,讨教了些问题。老乡很热心,带我们看了好几处大茶树,并将自己制茶的心得告诉了我们。他杀青是用铁锅杀青,杀的程度主要靠手的感觉,感觉茶叶变得粘稠了就出锅,揉捻第一次后就立即进行日晒,晒到茶叶热气散去,用手捏茶叶感觉有点粘手后进行第二次揉捻,这样比较容易形成条索,晒干要一次完成,不能过夜,过夜后再晒干或者阴干的茶,干茶的色泽和口感都会黯淡/差很多。老乡说家里有1斤左右的茶叶,就和老乡去看了,拿出来后,确是好料,可惜因为下雨没晒透,捏着是软的,泡出来喝了一下,滋味全无。晒干确实是非常关键的。没有太阳的情况下,也许只有烘干了。
采茶的老乡
所采的茶叶,介于“雨水”和“谷花”之间,叶有点老了
鸣凤山的一棵大树茶-树冠高约8m
一人可以合抱的茶树两棵(腰那么粗)
关于如何采摘,老乡做了他的说明,让我不得不联想到最近论坛里面“过渡采摘”的话题,他说,他的这片茶园他采摘得不是那么仔细(认真),但是发得很好,采了一拨后,就会发第二拨,而且发得很好,如此往复。
采摘过的枝条
仔细看这图,在每个被采摘过的枝条上,都萌生出了新的芽条。一个芽条当抽长出来后,被采摘后,往往都留有一叶,这叶柄的根部会萌发新芽。经过几次这样的采摘轮回,都有一叶以上的当年新叶被留下(有茶农习惯在采摘当次新芽的时候,把上次采摘留下的叶片顺便采掉,以便萌发新芽)不知道这样绕口的叙述是否清楚。 一株老茶树一年内有老叶脱落,有新叶长出,这些叶子发生光合作用,产生养分,同时又有许多芽被采摘,既没有死去,也没有长得很大,而是长得很慢,算是达到了一种平衡吧。这样的采摘方法不敢说是否科学、或过渡采摘,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古茶园的茶树没有两株是长得一样的,所摆的POSE可谓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