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印象红·老树普洱茶
  全部文章
所有分类
大爱无疆

        2008年的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的汶川发生了7.8级大地震,到目前已经导致15000多人遇难,死伤的人数还在不断的上升。数万人在等待着救援,数万人无家可归。看着那些花朵般的孩子突然凋落,看着一张张弥漫无尽的悲伤痛苦的脸,看着潮湿的雨水下的一堆堆废墟.............内心无不被一种巨大的情绪触动着。面对一天3000余次的余震,我们的同胞身心俱疲,接受着身体和心理的种种考验,缺粮,断水,断电淋雨的情景无不让人心痛。

       灾害无情,人有情,博爱之心无地域,希望广大同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伸出友谊之手,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一份爱心,献一份......

阅读全文>>
2008-05-18 17:36:25 |  浏览 (1990) | 
影响普洱茶保存的几个重要因素
.紫砂瓮存放
决定普洱茶陈化状况主要有四个要件:温度、湿度、通风、无杂味

紫砂瓮所呈现的茶品最佳,它能最好的保持普洱茶的香气!
A 透气性佳。
B 氧化不至于太快,且能保香气。
C 可调节温湿度。
D能隔绝灰尘与昆虫动物等。

2. 高温高湿
所谓高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 85%以上,甚至高达100%的不通风环境。普洱生茶在此环境白霜生长快速、由外而内,时间过久会导致茶品快速熟化、香气下降、口感迅速软化转甜,但完全丧失普洱茶应有的茶质茶性。汤色黑红不清亮.若过度熟化则叶底出现黑硬现象,口感虽甜却无质感。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参香出现。

3.高温低湿
所谓高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30度以上、相对湿度却在80%以下的环境。如果新生普洱茶品储存在此过久,茶品易产生入口不快之酸化现象,如果不通风,则酸化现象更明显。此类高温低湿的通风环境,一般茶商用来快速退仓,能让仓味与白霜迅速消失。但如果经验不足,虽仓味消失,但白霜犹存且出现茶菁黑而不亮的现象,口感犹如熟茶一般。

4.低温高湿
所谓低温高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却在85%以上,甚至达到100%的不通风环境。此类环境以早期香港仓为代表,现今仍有一些茶仓以此法储存。在地下室中,以洒水或湿棉被覆盖,让茶品快速生长霉菌,普洱生茶品容易有劣变与熟化现象。

5.低温低温
所谓低温低湿意指茶品长时间存放于摄氏26度以下、相对湿度 80%以下但不通风的环境,是目前许多茶仓所使用的方法,虽然所耗费时间较长,但此法较能保持茶性,控制得当不容易产生劣变现象。此类茶仓的白霜是藉由茶品本身的湿气所产生,内外较均匀密布,对于往后茶品的陈化有正面帮助。与高温高湿的仓类似,熟茶类如果经过高温高湿,在短时间内很容易产生坊间所谓的熟茶樟香;如果再经过适当往返的出入仓,茶菁出现木质化现象,就会有所谓的参香出现,只是整个过程较长,熟茶茶性也较能保持完整。虽如此,笔者仍由衷建议消费者,普洱茶品仍应以正常储存环境为佳,以避免产生对茶品卫生有不必要的顾虑。

6.通风
由上述几个特殊条件环境中,可以了解除了温湿度以外,通风与否对茶品的影响相当大。如果茶品本身干燥度不足,例如新制茶或刚出仓的茶品,若加上通风性差,将导致茶品从内部产生霉菌,先不论所产生的菌类是否为有益菌,很明确的已经知道产生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储存环境。以这个人仓的观点来看,通风度也是影响人仓茶品的一个关键因素。

7.压力
笔者在开始储存大量茶品时,发现另一个现象。当储存量大到需要以纸箱叠放,在翻仓时将最底下茶品取出置于通风处后发现,可能因为压力的关系,茶品呈现香气内聚而茶面较快速出现点状出油的情形。这现象还需进一步观察且量化整理后才能证实,笔者推测与温湿度、通风度交叉影响,对茶晶的陈化应该也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阅读全文>>
2008-04-28 19:41:09 |  浏览 (7532) | 
古六大茶山三月茶节
古六大茶山的勐腊县象明乡四山,至今还流传着有关三月三的山歌:
     
一年一个三月三,赶起骡马进茶山
     
粗茶细茶勒两驮,莫让阿郎空回乡。  
     
茶香浓来三月三,四处马帮闹茶山;
     
阿郎搜够全年茶,粗茶细茶都勒光。
     
这农历三月三日究竟是有何特定意义的日期呢?原来,它是西双版纳古六大茶山自古以来的传统茶叶节日。古六大茶山茶业衰败前,四面八方的商贩和消费者,为了购买到合意的普洱茶,常常不远千里亲自赶来购茶。为协调好农、商之间的买卖时机,结合六大茶山春茶上市的节令,双方商定了这个买卖时节。  
    
到了清代,由于宫廷在六大茶山征收贡茶,商人入山收茶的时限受官方制度的严格限制,该节日变得更加特殊而富有深远的意义。  
     
张泓《滇南新语》载:普茶贡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清光绪二十九年二月,思茅厅饬令倚邦土司采办贡茶的《札文》内封宾采办,先尽贡典,贡品芽茶及头水官茶速急收……误卯期才缴,定即严提逼追不怠的记载中,封宾就是《茶山茶政碑文》中所载的二月初十日封宾,又於五月初十日开宾……二月初十日封票起,每担加倍上纳税银七钱,又於五月初十日开票,也就是每年的这期间,官方不给茶商发放茶引票,并封锁茶山各入口,禁止茶客入茶山收购茶叶。同时,平时每担茶纳税三钱五分,此期间违反该规定者加倍上茶税银。直到五月十日起才给茶商发放茶引票,并允许茶商入茶山购茶。先尽贡典就是这期间优先采办贡茶头水茶就是节令立夏前采制的春茶。误卯期,就是延误农历四月初之限。清代贡茶中的芽茶,也就是农历三月谷雨后至立夏前所采制的头水春茶。  
    
虽然在谷雨前期间采制毛尖谷雨立夏期间采办芽茶以作。但这期间仍有达不到贡茶标准的淘汰茶,也就是此期间降等处理给商茶者。这些茶的品质较高,仅次于官茶,为商茶中品质最优者。如果茶农按官方的上述规定,等到立夏以后贡茶采办结束才销售这些茶,只会卖得较低的二水茶价,再往后更降为小满茶价了。而要在贡茶采办结束前零碎私卖这些茶,又受到官方禁止。这期间官方对茶叶品质等级控制严密,这类茶叶品质较高而数量较少,要不是官方限制贩卖私茶,抢购会很激烈,不易收足所须的茶量而且茶价偏高。这些购茶人希望有大量的春茶及时地集中某地而有挑选机会和谈价的余地。官方为了方便茶农及时出售春茶,又为了集中私茶交易的时间和所销售的茶叶,以方便审查和管理市场,杜绝茶农私卖贡茶等级的茶叶。于是,茶农、茶商和官方达成协议并约定俗成,以每年于农历三月三日为茶节,也就是在这前后几天里集中交易降等头水春茶。到了民国期间,它就是销售大量春茶的盛大节日了。   
    
为了方便农商间的茶叶卖茶,也为了方便官方管理,官方划出各山的各茶贸片区,指定各片区的集贸点,并进行合理布局。届时还要向各茶贸点派出管理人员。每年的这几天,茶山各寨的茶农将自家的散茶带到各集贸地销售,茶农的姑娘、伙子赶往茶市增进交往。各地茶客聚集到古六大茶山各山的茶贸中心或集贸市场寨购茶。客人中的单身汉会驻扎在茶山的茶农家里边搜罗茶叶,边谈情说爱,甚为热闹。
     “
三月茶节对推动茶业发展很有意义,很值得传承和恢复。
阅读全文>>
2008-04-28 19:38:27 |  浏览 (4688) | 
普洱茶文化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文明史到处都散发着茶香。文化要以一系列生活方式来承载,茶文化承载的就是一种极富质感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在和平安康的时代。 

 在中华文化里,茶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文明的饮料。茶艺是饮茶风俗和品茶技艺的艺术结晶,具有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意蕴。茶从早期的药用到后来的饮用,文人士大夫起了重要的作用。唐代以后,文人士大夫饮茶非常注重文化品位,把饮茶当作一种高雅风尚,使得饮茶不仅登上大雅之堂,而且成为士大夫朝夕相伴的风雅趣事,出现了不少的茶诗、茶画、茶经以及不少饮茶成癖的人。谚云“三分解渴七分品”。当然解渴与品味的比例大小,随社会文明和文化发展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愈向前发展,饮茶人的层次愈高,品味的成分自然就越大。总体上,对茶的旨趣源于饮茶人的心情与茶性的吻合统一,只有真正的嗜茶者才能获得茶之韵味和乐趣。唐代人陆羽以著有《茶经》而被尊为“茶仙”,他以中华文化里的“和”为哲学基础,提出了品茶所追求的雅兴和清韵。后来到朱熹,甚至把茶之韵味与理之至和水乳交融地揉和在一起,对以精行俭德为道德核心的茶道作了一番生动阐述。

  我们发现普洱茶里面很有学问,但也存在着很多认识分歧,仅普洱茶的概念就需要专门的研究。据史籍文献记载,云南在东汉时期已经开始人工种植茶叶,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先人用茶简单,只是茶叶作为商品后,随着茶马古道的不断延伸,促使普洱茶声名远播,流向四面八方。《普洱茶记》写道:“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将含水量较高的晒青毛茶从产地运到销地,在道路艰险而只能人背马驮的条件下,一般都要3个月以上。可以说,普洱茶是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茶叶种质、运输条件以及消费者喜好等多种因素结合的产物。近几十年来,普洱茶与时代同步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原料、制作工艺还是产地、名称,都呈现出多样化、科技化的趋势,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文化内涵显著拓展。

  眼下不少人对普洱茶的认识,多就茶论茶,对温度、湿度、时间、光照等很关注,这当然是必需的,作为现代商品,工艺是保证普洱茶品质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普洱茶中蕴涵的深厚文化,因为普洱茶体现了云南多样性的立体生态环境、民族文化、生产工艺和造型上的文化积淀。澜沧江中下游是古今普洱茶的原产地及集散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类型,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日温差大、雨量充沛,最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茶是云南各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了边疆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各民族的体魄健康意义重大。云南各民族与茶的结合方式不同,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品饮方式。如对普洱茶的发展影响较深的习俗,就有傣族的“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拉祜族的“烤茶”、佤族的“烧茶”、白族的“三道茶”等等。普洱茶在历史进程中积淀并不断创新发展,包容各种民族民俗、民风民情,使之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特色性。因此,普洱茶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魅力,又有无限的生命活力,所以它才能不断衍生新的文化意义与物质意义。

  古人把品茶作为一种艺术修养,讲求心平气和,和就是平和、柔和。在品茶中品情、品理、品德、品人生,享受修身养性,清静心灵的妙处,“志绝尘境,栖神物外”。品茶的最高境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所以那些嗜茶之人常在山间林下,临泉煮茗,追求环境与心境的和谐。对于普洱茶,从产生根源上看,具有多元特点;从加工工艺上看,具有生态特点和自然属性;从发展历程上看,具有开放吸收的特点;从形态和包装上看,具有民族文化属性;从今后的发展看,将更加具有创新发展的趋势。因此,可以说普洱茶文化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这样粗略地概括:普洱茶文化体现了云南各民族文化的精神,即兼容并蓄的包容性、多元并存的开放性、亲近自然的本源性和文化生态的和谐性,体现着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让普洱茶文化与现代文化精神相契合,让普洱茶文化真正体现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部分。
阅读全文>>
2008-04-28 18:44:05 |  浏览 (3969) | 
普洱茶记

普洱茶名遍天下。味最酽,京师尤重之。福来滇。稽之《云南通志》,亦未得其详,但云南攸乐,革登,倚邦,莽枝,蛮砖,慢撒六茶山,而倚邦,蛮砖者味最胜。

   福考普洱府古为西南夷边地,历代未经内附。檀萃《滇海虞衡志》云,当疑普洱茶不知显自何时。宋范成大言,南渡后于桂林之静江军以茶易西蕃之马,是谓滇南无茶也。李石《续博物志》称,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椒姜烹而饮之。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茶,已自唐时,宋人不知,尤于桂林以茶易马,宜滇马之不出也。李石亦南宋人。

   本朝顺治十六年平云南,那酉归附,旋叛伏诛,遍隶元江通判。以所属普洱等处六大茶山,纳地设普洱府,并设分防。思茅同知驻思茅,思茅离府治一百二十里。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府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之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山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与《通志》所载之名互异。

   福久捡贡茶案册,知每年进贡之茶,列于布政司库铜息项下,动支银一千俩,由思茅厅领去转发采办,并置办收茶锡瓶缎匣木箱等费。其茶在思茅。本地收取鲜叶时,须以三四斤鲜叶,方能折成一斤干茶。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盛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思茅同知领银承办。

  《思茅志稿》云,其治革登山有茶王树,较众茶树高大,土人当采茶时,先具酒醴礼祭于此;又云茶产六山,气味随土性而异,生于赤土或土中杂石者最佳,消食散寒解毒。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采而蒸之,揉为团饼;其叶之少放而尤嫩者,名芽茶;采于三四月者,名小满茶;采于六七月者,名谷花茶;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其入商贩之手,而外细内粗者,名改造茶;将揉时预择其内而不卷者,名金玉天;其固结而不改者,名疙瘩茶。味极厚难得,种茶之家,芟锄备至,旁生杂草,则味劣难售,或与他物同器,则染其气不堪饮矣。

 
阅读全文>>
2008-04-24 21:28:41 |  浏览 (3888) | 
  17/28页  共 139 篇博文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跳至